您当前的位置是 : 首页» 新闻动态» 院所动态
|

院所动态

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专利——植保所与加工所“抗黄萎病性棉花的育种方法”

作者: 来源:植保所、加工所 发表时间:2015-03-08 点击量:

黄萎病是世界性重大植物病害和棉花生产的头号病害,平均每年造成15%以上的产量损失。培育抗病品种被公认是解决棉花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由于黄萎病菌生理型多、变异快,常规方法选育的品种抗菌谱狭窄且抗性容易丧失等原因,棉花抗黄萎病品种的选育成为长期悬而未决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尽管国内外有进行抗黄萎病品种选育的报道,但抗性鉴定技术基本上采用自然感病试验田进行,病原菌数量低,代表性单一,田块年份间差异大,种质和育种材料鉴定结果假阳性率高,材料当选或淘汰盲目性较大,抗病性低而且不稳定。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联合发明的“抗黄萎病性棉花的育种方法”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工高压复合动态病圃的抗黄萎病性棉花的育种技术体系,选育的新品种抗多种黄萎病菌生理型、抗性稳定持久。极大的改进了现有技术方案固有的一些不足。本发明构建的人工高压复合动态病圃的病原包含了各主产棉区黄萎病的生理型和新近变异的菌系,选育出的品种均具有广谱稳定持久的抗病性,适合于各主产棉区种植。

应用本发明专利的方法,已经选育出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的棉花新品种7个,省审品种6个,植物新品种权1项。其中代表性品种中植棉2号入选首届中原媒体民意调查“最受欢迎十大棉花品种”,2008年为全国棉花种植主导品种和多省良种补贴品种,并于2012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截止2012年,选育的13个抗黄萎病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55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逾百亿元。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确保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对于保障我国13亿人民的衣被问题、国防安全、棉花经济、纺织工业和服装工业的健康发展,及稳步增加主产棉区农民收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发明专利的实施加速了棉花抗病育种技术的发展并为农作物土传病害的抗病育种提供了有益借鉴,促进了我国抗病虫害育种学科和植物病理学科的进步。同时利用本发明专利选育的抗黄萎病品种简化了棉花种植的田间管理模式,农民用工量显著下降,农药/肥使用量降低,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有效提高主产棉区的生态效益,促进了主产棉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基于此项专利技术开展的“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2号等系列品种的选育及应用”于2013年分别获得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评选的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候选提名、世界创新论坛“金袋鼠世界创新奖”。


“中植棉2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